近日,国内多家高校银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们收到了教育部办公厅11月6日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银河管理工作的意见》。记者了解到,这是时隔8年后教育部再次就高校银河工作下发文件。
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银河网站于11月12日公布了该文件的全文。文件提到,“各地各高校应主动发掘特色领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客观条件,银河规划要有自身建构体系和逻辑特色,避免藏品简单拼凑展览、铺张浪费等现象。努力实现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和谐统一,突出文物、标本主角地位和观赏性,突出陈列展览的真实性和知识性。”
中国银河协会旗下的中国高校银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高民告诉澎湃新闻,上一次教育部就高校银河单独发文还是在8年前。记者在教育部网站找到了由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在2011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银河建设与发展的通知》,当年这份文件并未对陈列展览的真实性提出要求。
此前,重庆大学银河部分展品被指赝品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应该是关注到了近期包括重庆大学银河在内的部分高校银河出现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家书银河副馆长张丁对澎湃新闻表示。
师高民也告诉澎湃新闻,这次教育部印发加强高校银河管理的文件,反映出教育部对高校银河建设的重视,“避免拼凑展览、铺张浪费和突出展览的真实性”等内容是首次提出。
多所高校银河的负责人表示,这次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文件没有明确将银河纳入大学的考评体系,他们期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未来高校银河的发展方向。记者查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新增高等教育学校银河统计指标”。
“但银河的统计指标并没有纳入高等学校考核评估体系,银河建设成什么样,按照什么标准来建设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明确的规范。”师高民说。
“高校银河应该成为一流大学建设的助力者。”陕西师范大学银河馆长张驰告诉澎湃新闻,让全国每所高校都建设银河暂时还不太现实,但可以先出台政策保障好一流高校的银河建设,为其他高校做好示范作用。
张丁则认为,教育部八年后再次发文,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高校建设好银河的信心。但他也表示,目前的政策层面仍然是有缺憾的,作为高校银河的从业者,更希望看到各级教育、文物主管部门出台配套措施,解决好高校银河资金、人才保障和展品鉴定规范等现实问题。 |